• 期刊首页
  • 期刊介绍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简介
期刊导读
邮箱投稿
邮政投稿
在线投稿

期刊介绍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0 > 01 > 信息摘要

艺术化生存的淡化与侗族歌师的精神皈依——侗歌艺术传承研究系列(七)

【出 处】:《 广西民族研究 》 CSSCI 2010年第1期 134-140页,共7页

【作 者】: 张泽忠 [1] ; 韦芳 [2]

【摘 要】 在社会转型期,侗族社会以歌唱为重要乐生手段的艺术化生存方式发生了日趋淡化的变化,因而,侗歌艺术传承场域如何实现现代性转型,有侗歌“活态”仓库之称的歌师为此担当着重任。然而,当下传统型歌师、民间新型歌师、学者型歌师等类型歌师的概念内涵、外延已发生了变化,歌师日常生活状态由于文化市场化操作、利益最大化等诱因的影响亦悄然发生了改变,侗歌艺术传承场域模式也发生了颇具现代性特征的衍化。因此,呼吁传统型、民间新型、学者型等类型歌师重拾歌师精神,皈依侗歌“养心”论的经典性和神圣性,即提请“最受人尊重的歌师”唧如何实现“专注于以歌‘养心Ⅷ”的歌师精神的崇高性、神圣性和价值归位,为转型期侗歌艺术传承场域的健康发展继续发挥主体性作用,这乃是一个关乎“祛魅”与“复魅”唧的抉择性的问题及具有现代性启示意义的话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略论晚清时期桂东南地区自然灾害与民间信仰
下一篇: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传说看铜鼓的厌胜功能

  • 期刊介绍
  • 期刊导读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主办: 广西民族研究杂志社 Copyright◎1997-2015 备案序号:桂ICP备05003827号